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4章:瑞雪兆丰年(二合一求追更银票 (第6/8页)
,这用人规模就已经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这要是木材厂年产值达到一千万,就得用一百五十人。要是达到一个亿,就得带动一千五百人就业——这还是最低标准。 可是想到未来几年房地产和建材行业的前景,李阳还是忍下了继续和赵天成讨价还价的冲动。 “行!赵市长开这个口,这事儿我应了!” “君子一言?” “快马一鞭!” 看到李阳答应的豪爽,赵天成哈哈一笑,扶案而起。 “那就这么说定了,答应你的事情我今天就落实,我也希望你那个木材加工厂尽快的搞起来。李阳,时间不等人,你什么情况我不知道,但是我倒是隐隐觉得历史的浪潮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意味深长的看了看李阳,赵天成凝重说到。 迎着他的目光,李阳缓缓的点了点头。 他看了看赵天成办公桌上面那一套有些土气,看起来很是笨重的台历。 那种台历李阳家里也有一个,在不久后的将来,它就会因为蹩脚的设计和粗糙的印刷质量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一如此前被工人阶级信奉了几十年的“铁饭碗”体制一样。 而现在,那上面显示着黄历,印刷着"生活小妙招",以及一篇“叶公好龙”成语小故事的台历上,日期显示着1996年11月26日。 再有一个月零四天,这本厚厚的台历就会走到它的尽头。 而它的继任者,也就是1997年的台历,将会是承载着中国近代史上最浓墨重彩的那一本。 在这一年,改革开放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