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器_第二十二章 邪恶的白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邪恶的白人 (第5/5页)

品加工厂,cia坐卧其中,可谓横财滚滚。

    前cia局长科尔比曾道貌岸然地说过,cia“禁止m国航空公司的飞机携带毒品,总之,与鸦片生意不发生任何联系”,但他不得不承认,“在澜沧人中,特别是在下寮一些领导者中,这种生意肯定继续存在,并且当这种生意开始对我们在安南的部队产生影响时,它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面对事实,科尔比自己也不得不承认,cia对澜沧毒品贸易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并美其名曰“不参与。”可正是因为有了cia的飞机,才使毒品贸易更加便利,效益更高,生意越发兴隆起来。

    在越战时期,海洛因和吗啡在驻印度支那50万美军中泛滥成灾。据60年代m国新闻界估计,m军军人每年约有1亿美元消耗在毒品方面。m**方人士惊呼,“当前对m国士兵的最大威胁不是越共的卡宾枪,而是来自澜沧丛林的名牌海洛因。”

    m国国会在60年代末,曾派团前往澜沧调查毒品问题,cia驻当地机构以“热情、严谨”的态度接待调查团的来访。面对调查,cia无法自圆其说,不得不承认,“有个别人员参与了毒品走私”。

    然而,毒品走私的巨大规模,岂止是cia“个别人员”所能完成得了的。在整个60年代,“金三角”生产的鸦片和海洛英,主要是经暹罗、香港这条路线运输和销售的。从流通渠道来看,毒品至少要经过cia在当地的三道环节才能运出。说是“个别人员”所为,只能是欲盖弥彰。

    cia在中南半岛偷偷搞毒品地下贸易,从未被真正揭露过。但震惊世界的“古柯碱事件”,却将cia从事中南美洲毒品种植、制造和贸易的劣行,大白于天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