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人为财死 (第6/6页)
” 这是日记的最后一页记述的内容…… 众人不胜唏嘘,说不清是为什么,但绝不是为这几个法国人惋惜。 “馥英是个什么货色?清代还有专门负责买翡翠玉石的衙门和官员吗?”林柱民问。 “国栋这个在行,知识储备比我丰富,这个你来说吧。” 刘国栋说,“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穿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玉是中国人手中的宝,更是心中的魂。金银有价,玉渡有缘。历朝历代,玉都是国之重器,祭天的玉壁、祀地的玉琮、礼天地四方的圭、璋、琥、璜都有严格的规定。” “玉玺则是国家和王权之象征,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在汉代,皇帝死后,都要噙玉石,穿玉衣。清代以后,大量从洪沙瓦底进贡来的缅甸玉,开始风靡皇宫。” “那时,宫廷用的碗筷、盆盂、盒子等日用品大多都是翡翠制品。尤其是慈禧当政后,她对翡翠的痴迷已近乎疯狂。专门派出太监为钦差,常住滇省,负责翡翠玉原石的采掘、购买、打磨、制作等。而馥英,就是办这差事的一个太监。” 听刘国栋说完,虞松远说道,“也就是说,维克道安爷俩只偷回若干金银珠宝回去,而没有将这些石头运回法国。是不是他们也盯着中国的玉器市场?” “有可能。中国是一个有完整玉文化的国家,全世界绝一无二。翡翠又是玉中极品,中国人趋之若鹜。这肯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刘国栋肯定地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