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六章 冰海 (第6/7页)
都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事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俘虏都被处置了,那两条缴获的帆船和另一条沉船上逃生获救的水手船员们就活了下来,这主要是因为丁国峰发现在被俘的水手里有不少都是十几岁的孩子。经过跟一位被俘船长用英语磕磕绊绊的交流,他这才知道这些孩子都是鄂霍次克航海学校的学生。 “算了,都带上船吧。”丁国峰如是命令着手下。这些孩子留着没用,当苦力也干不了什么重活。 下一步就要去鄂霍茨克转悠一趟了。于是雷神号先是转到奥哈河口附近,加了半满的油,然后一路朝着西北方向进发。 鄂霍次克距离奥哈营地直线距离七百多公里,也就是三百七十多海里的样子,如果一路顺利的话,两天多也就到了。这座城镇是沙俄在远东的第一个沿海据点,大概在1649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座木制堡垒。 到了1732年的时候,在那位著名航海家白令的倡议下,创建了航海学校,主要是为鄂霍次克和堪察加半岛的海上航线培训哥萨克少年水手。 这个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则和毛皮生意密切相关,而且清俄贸易对鄂霍次克十分重要。从1740年开始,沙俄探险队在堪察加东部发现了海獭,于是毛皮猎人们开始沿着阿留申群岛一路向东捕猎。获得的毛皮被带回鄂霍次克,再运到恰克图的市场上进行交易。 海獭这种生物中国是没有的,被称之为“海龙”。虽然在康熙时在宁古塔设了一个“捕海獭官”,但清代的海獭毛皮都是靠从沙俄商人那里购买的,十分珍贵。 到了1783年,虽然鄂霍次克已经成为了伊尔库茨克总督管辖下的鄂霍次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