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一百二十四章 钦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钦差 (第1/6页)

    吉林乌拉城,距京城两千三百里。满语的意思为“沿江之城”。

    此地原名“船厂”,顺治十五年,清廷为了防备鄂罗斯人入侵,在此地设立船厂,打造战船;并设副都统一名驻防。

    康熙十五年,清廷将宁古塔将军和船厂副都统对调。吉林城始兴。

    雍正五年,设永吉州,州治吉林城。后来由于人口聚集,尤其是汉军旗人的人口大量增加,乾隆十二年(1747)将永吉州为吉林厅,设理事同知缺,由宁古塔将军直领。

    福康安和海兰察一行,自四月二日北上,一路长途跋涉,直到四月下旬才到了吉林乌拉城。

    晌午时分,在大锣开道声中,一队骑兵自南而来,为首的卤簿仪仗举着几块半人高的蓝底镶黄虎头脾,写着“钦差、太子太保、御前大臣、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另外一块牌子上则写着“文武百宫军民人等齐回避”。

    大北门外,此时号炮响起,鼓乐喧天。

    一行人在吉林城西大北门外缓缓停下。队伍中,一顶与明显比一般八抬大轿大出不少的绿呢大轿从旗兵队伍中走出,稳稳落地。随行的戈什哈上前撩开轿帘,一个身材细长,白面微麻的年轻官员从轿子里走了出来。

    此人身穿九蟒五爪官袍,一身崭新的仙鹤补子,细长的双目,面白微须,显得十分的精明和干练。这位正是乾隆的第一宣力重臣福康安。

    等福康安走出后,一个亲兵戈什哈随即也从轿子内走出,双手捧着托盘,上面正是用明黄色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