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八章 决战日当山(一) (第1/7页)
伊达村常一听两万人,便对赵新道:“敌军不止两万,恐怕是四万。” 他之所以有这个判断,是基于江户时代的军役制度。 所谓的战斗,首先要判断战斗的规模和沿路地形,以便灵活地动员兵力。一场只需要五百人的战斗非得动员两千人,那纯粹是劳民伤财。 但是由于古代岛国是兵农分离,且武士们都是集中居住在城下町,幕府和大名们为了确保兵力,就只能用军役制做硬性规定。 话说德川二代目上台之前的并没有规定军役,不过因为那时德川家跟外样大名以及丰臣秀赖的大阪方面的关系紧张,便制定了军役规定。 最早是在知行五百石~五千石的旗本上设置了军役,九年后的庆长十九年(1614),为了应对大阪冬之阵,知行一千石的武士从配备五名枪兵改为十名。 到了大坂夏之阵的时候(1615),再次增加了知行一万石的军役要求。 这一时期,枪兵、弓兵、骑兵、打旗子的人数要求没有变化,只是考虑到作战灵活性的问题,把枪兵的数量减少了将近一半。 宽永十年,德川家三代目在位时就规定了旗本、谱代和外样大名的军役标准。军役规定中还确定了从两百石到九百石的要求(事实上“庆安军役令”和宽永十年基本一样,只是规定更细化而已。) 等到“岛原之乱”后,岛国开始进入太平时代,所以军役标准就直接反应在参勤交代和普请上。不管是参勤交代还是普请(干工程),大名出动的军役人数是否合规,会直接跟对幕府是否忠诚挂钩。 达不到标准的,轻则家主下台顶罪,重则减封;历史上因为普请完不成任务而自杀请愿的藩士大有人在。 伊达村常之所以说敌军会有四万,那是因为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