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三百三十六章 巴巴雅嘎和阿塔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六章 巴巴雅嘎和阿塔曼 (第1/8页)

    从机场到鄂霍茨克市区有三十多公里,要绕好大一个圈子。说是个“市”,其实就是个镇,整个镇子总共才三千多人。

    赵新抵达市区的时间是中午,他先找了家旅馆开了房间,接着就去了本地的图书馆查资料。等到查到早期鄂霍茨克镇的具体位置,他这才出了图书馆找地方吃饭,直到天黑才回到旅馆。

    赵新的做法很简单,他打算趁着夜色穿过去看一眼,要是沙俄准备从这里坐船南下黑龙江口,那么十八世纪那边的鄂霍茨克肯定有一大片的帐篷或是木屋,以供那些哥萨克居住,同时港口上肯定会停泊着大量的帆船。

    于德利的建议其实没什么难度,就是折腾,而且只折腾赵新一个人。

    ......

    1788年,鄂霍茨克。

    初春的黑夜依然寒冷漫长,太阳很早就落了山,镇子里到处可见点着鲸鱼油的路灯,在西伯利亚冷风和海风的夹击之下,将整个镇子照的影影绰绰。

    三月的天气里,北风依旧凛冽,低风卷起积雪,发出沙沙的响声。被房檐上茅草染黄的冰柱从屋檐上坠下来,摔在地上,发出玻璃似的清脆响声。这座海滨城镇里到处是冰洼和混杂在积雪中的秃地。冰冻的港口上,十几条停靠的捕鲸船的桅杆被风吹得吱呀作响。

    一匹健壮俊美的枣红色顿河马直挺挺地翘起那长长的像麻束似的尾巴,迎风摇晃着乱蓬蓬的鬃毛,尥着蹶子,将蹄子上的雪块踢出很远。它在教堂前的广场上兜了几个圈子,跑到一处矮墙边停下来,闻闻墙砖。那马用紫色的眼睛斜看着不断接近的笼头,又把脊背一伸,转身奔入夜色,身后响起了一个人类的叫骂声。

    晚上八点多,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