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五百七十六章 初到安平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六章 初到安平港 (第5/8页)


    之后李朝方面又想讨价还价,提出按一两白银折算一千枚制钱,沈敬丹直接就给怼了回去。

    哦,合着跟满清走私铜钱就是八百多文一贯,跟我们就按一千文,想什么美事呢?八百文折一两,爱要不要!

    要知道这可是八千万枚铜钱啊!就算是每两多换一文,那也是十万枚钱,按照李朝230枚折算一贯的价格,就是好四百多两银子的出入,要是多出两百文,那就是八万多两白银。

    之后北海镇造币厂马力全开,足足用了两年时间才全部交付。期间赵亮还带着工人仿照世界上第一台“肘动式压床”的图纸,先后生产了二十台铸币机,其中有五台还被运到了柑棂澳的北海军基地,帮助阮福映制作铜钱。

    大量铜币的输入,极大的缓解了李朝因制钱不足造成的货币压力,而国王李祘有了钱,便启动了“水原华城”的建造计划。顺便说一句,水原华城的设计者,恰好就是林若愚的好友丁若镛。

    此时在一条广船的甲板上,和府的二管家马八十三恭敬的对身前一人道:“二爷,这里便是安平镇了。”

    “唔,真热闹啊!”

    说话的是一个不到四十的中年人,身着一件藏青玄狐风毛小羊皮袍,外头套着滚绣珠金线镶边玄色宁绸巴图鲁背心,头戴海獭皮帽子,面色白净,唇上两撇小胡子,修剪的整整齐齐,看上去竟跟满清第一号重臣和珅有几分相似。此人正是和珅的弟弟,现任镶蓝旗汉军副都统、兵部右侍郎的和琳。

    他这次来,可不是偷偷和北海镇拉关系的,而是受了乾隆的密旨,按照赵新和清廷达成的协议,前来接收一批支援福康安入藏的军需物资,之后还要将其押运到西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