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三百五十章 什么编制也不顶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章 什么编制也不顶用 (第1/9页)

    就在赵新向北赶去的路上,已经赶到稍达子沟的北海军两个连正在和撤退的敌军猛烈交火。事实上想凭借三门122口径榴弹炮和两百多人堵住几千人的溃兵,难度不小。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了解沙俄军队在这个时代的步兵编制。

    18世纪末期,俄军正在酝酿一场军事变革。军队内部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试图推行普鲁士制度的保守派;另一派就是以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为主,提倡纵队和散兵线作战的快速猛攻派。

    (说句题外话,苏沃洛夫一生从事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扩张战争,战场全在敌国,往往是无后方作战,得不到民众的支援,士气也难于维持,所以才强调快速猛攻。)

    当然了,由于女皇陛下是普鲁士人,所以目前主导军队建设的依然是保守派。

    由于军事体制的落后,沙俄军队这时候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装备了线膛枪,绝大部分人用的还都是滑膛枪;即便是那些以射击精确出名的猎兵也是一样。

    俄军的一个战列步兵团大致由1800人组成,其中包括了1400名士兵、50名军官、160名士官、40名乐手、十几个战场救护、辅助兵以及行政人事部门。

    (历史上俄国人到了1796年才将战列步兵团改称为火枪团,1811年后改称步兵团。之前那么写是为了方便理解。)

    每团下辖两个营,一个营是六个连。作战时,每个连的战斗成员是114人,除此之外还有辅助兵,总共在150上下。

    沙俄这次出动的地面进攻部队包括了外贝加尔第一、二、三哥萨克战列步兵团、布里亚特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