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三百九十八章 歪的邪的一起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八章 歪的邪的一起上 (第2/8页)

的常服褂,脖子上并没有挂朝珠,显得有点松散随意,不过神色却是十分凝重。

    炕前的几张杌子上坐着的颙琰、和珅、阿桂、王杰、庆桂、董诰、福长安、刘墉、纪昀等人也都是一身常服和常服袍,一样都没挂朝珠。

    清代的皇帝召见大臣,无论在哪个宫殿,都是在暖阁或次间,绝不可能说坐在明殿正中的宝座上谈国家大事,于礼不合。(后世某些影视剧总拍的不伦不类,皇帝动不动就坐在明殿宝座上召开御前会议。)

    而且在召见时,皇帝和大臣都是穿同一类的冠服。要么都穿吉服,要么都穿冠服,不可能出现大臣穿补袍、顶戴花翎,而皇帝身穿龙袍,戴着个瓜皮帽的情况。当大臣递牌子后,御前总管太监都会提醒皇帝今天要穿什么样式的冠服,以便及时更衣(所有才有本档案叫清宫《穿戴档》,精确到某时某刻皇帝穿什么。)

    这就叫“君臣纲常”,叫典章制度。不是说下面的都特么是奴才,老子是皇帝想怎么穿怎么穿。

    此时除了刘墉在侃侃而谈,其余几人都静静的听着。

    “......臣以为须从两方下手,此人不仅是我朝死敌,亦为乃天下士人之大敌。以臣见识,还是要维纲纪、正教化,让百姓们都知道此人跟朱明无半点儿关联,纯粹就是打着朱明的幌子欺瞒世人,以正人心、厚风俗,培养国家之元气。”

    乾隆眼中波光流动,扫视着几位臣子道:“刘墉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治统原于道统,学不正则道不明。昔者舜告诫禹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虞廷交儆之辞,乃千古治统之源也。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