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八章 文登军管会的一天(二) (第2/8页)
就要确定下一年应征的钱米总数,然后由户房典吏召集里书、甲书按照本县应税的田亩数及税则,分配到各都、图、里、甲的花户头上,再将其登录到册籍上,呈报县令。 之后各州县要在十月底之前,将“实征册”报送本省布政司铃盖印信,于第二年开征前再发还各州县。县衙户房会根据册子上的数据开出滚单--也就是三联税收通知单,里书、甲书要把单子发到每家花户,让他们去乡里或是县衙自封投柜。 实征册在县衙和里书手里各有一本,按说内容应该都一样,但是在由下往上的编制过程中,书吏手里的那份实征草册才是最原始、最真实的基层实征底册,也叫“私册”,而放在县衙的这本叫“存县之册”。 从古至今,无分贵贱,不想交税是所有社会人的天性,纳粮的花户为了逃税敢糊弄县令,但却瞒不住书办,主要是因为他们手中的“私册”能够随时跟踪人户与田产的转移与买卖,知道该向谁去征收钱粮。 因为朝廷不给底层胥吏发工资,想当里书这种肥差就要花钱,还得给户房的相关人员送规费、请酒席,上下勾连、营私舞弊就成了必然。他们首先会在“存县之册”上做文章,一般采用的手段是字迹潦草,或是将税则款项罗列繁多、计量单位写的晦涩冗长,即便是县令看了也如同天书一般。 个别县令因为完不成税赋任务被逼急了,就会主持编纂实征册或者清丈土地,通过重新编制丈量册等方式来获取对于乡村人丁土地等税源的掌控;也有的会采取“杀鸡给猴看”的方式,私下协议花一大笔钱买回私册的控制权。不过等这一任县官任期结束调走了,下一任又得回到老路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