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四章 讨债的上门了 (第4/8页)
捏上去似乎只有两三页纸,封口的火漆上盖着一个像是汉字的标记。布塞斯白跑一趟,对雷神号的“无礼”很是生气。不过他心想对方也许有什么大买卖要和总督谈,于是又命水手掉头,快速的向港口返回。 两个小时后,这封奇怪的信就被摆在了阿尔廷总督的面前。总督的秘书小心翼翼的用裁纸刀把封口拆开,打开后看了几眼,一下愣住了。 “上面说什么了?” 信纸总共就两页,秘书来回来去看了会,为难的道:“阁下,这,这上面用的都是中文。很抱歉,我只能看懂很少一部分。” 阿尔廷看到对方的样子,起身从对方手中抽过信一看,发现上面写的都是中文,不过字体很小,比划很细,不像是用中国人常用的毛笔,非常像墨水笔。 荷属东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荷兰语、葡萄牙语,懂马来语的也不少。虽然华人占了本地人口的大半,但中文从来都不是官方用语。即便是那些华人“甲必丹”在面见荷兰人的时候,也只能用荷兰语交涉。 “哦?这些赛里斯人在搞什么名堂?你派人去中国公馆找个懂荷兰语的华人翻译来。” 所谓的中国公馆,其实就是巴城华人的自治会,设有公堂。由荷兰人任命的“甲必丹”会在那里配合荷兰人对华人进行管理,也负责审案子,处理纠纷。 五十一年前的“红溪惨案”过后,巴城华人死了上万,最后仅有150人逃出。之后荷兰人又假惺惺的使用安抚政策,唐人始回巴城,但从此只能住在南门外,再也不让进入城内居住。 巴城外的唐人街叫“唐人监光”,监光一词来自马来语“Kamng”,意为乡村。阿尔廷提到的中国公馆也设在这里。 此时被荷兰人任命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