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八章 锣鼓喧天 彩旗招展 枪炮轰鸣 (第5/7页)
人总喜欢说,大铳一发数里,要么就糜烂数十里。 事实上,在道光年间丁拱辰首次提及火器的“有效射程”与“最大射程”之前,明清火器研制者虽然对火器射程有一定的认识,但往往含糊不清。文人们有时甚至片面主观地夸大射程,导致普通士兵对火器威力也产生误解,影响火器士兵的训练和战场上火器威力的发挥。 根据后世研究,明清时代的重型红夷大炮的有效射程为一千五百米,最大射程在3500米以内。而恩格斯在脱稿于1857年《炮兵》一书中指出,19世纪中叶以前的欧洲野炮(注意,这里主要指的是6磅、8磅或十二磅炮,对于同时期的大清来说,这都属于重炮),装药量几乎都是炮弹重量的三分之一,而野炮的长度都是口径的16~18倍。在采用这种装药量时,野炮如果采取水平直射,那么炮弹约在274米(三百码)的距离上落地;如果增大射角,射程可以增到2700米码或3600米。但是距离这么远时,炮弹就失去击中目标的任何可能性。因此,野炮的有效射程不超过1280米或1370米,而且在这样的距离上,6发或8发炮弹中也可能只有1发命中目标。 随着清军“团体cao”站队完毕,方阵中的鼓声渐渐停了下来。此时一个协领向着都尔嘉平胸行了个军礼,问道:“军门,大阵已经布设完毕。请军门下令!” 都尔嘉皱着眉头,他看着对面毫无动静的北海镇战壕,心里有些纳闷。对面这些人究竟在搞什么?这里又不是山地丘陵,挖哪门子的壕沟啊?还把士兵藏在里面,大炮一轰全他妈玩儿完!实在搞不懂,作死也不是这么个作法儿啊! 既然想不明白,那就不想了。都尔嘉清了清嗓子道:“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