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战宁古塔(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战宁古塔(二) (第7/8页)

人的生计问题便展露了出来,到了乾隆年间已愈演愈烈。自乾隆七年开始,清廷颁布“出旗为民令”;几十年间,不断裁撤大批汉军旗丁,要么当地入籍,要么就改编绿营。

    而满蒙八旗虽然不会被裁撤,可想拿那份粮米,必须得“补缺”才行,没缺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

    满蒙八旗男子一旦成年,便叫做“丁口”,至于成年的标准在各个时期不尽相同。乾隆年间,对于旗丁的成年标准是虚岁满十八,身高要过一米六。

    什么?您家孩子已经十九了,身高才一米五?好吧,那您家孩子就一辈子“未成年”了......

    对于普通旗人家庭来说,成丁条件过了还要考试,骑射、步射、国语三项,考试合格了才有可能补缺。

    为什么说有可能?因为满蒙八旗各营头的缺额是固定的。比如骁骑营,一个佐领40个缺;条件好的护军营,一个佐领17个缺;至于脱胎于巴牙喇白甲兵的前锋营,属于皇帝的亲军宿卫,每佐领只有2个缺。

    要隔清初,一个佐领里才一百多号男丁,缺额有的是;可到了乾隆末期,一个佐领三百多男丁,抛去当官的,还有一多半人补不上缺,完全没收入!

    历史上到了道光中期,朝廷财政紧张,旗丁的钱粮开始打折发放,物价同时高涨,一个底层旗丁每个月就到手二两银子,得养活一大家子外加马匹,天天吃窝窝头都够呛。还提笼架鸟?拉车扛大包吧您呐!

    所以说吃皇粮俸禄的不管哪国都一样,大海对面德川幕府的底层旗本也是如此,都是苦B呵呵的命。

    视线转回北海军这边,负责警戒对岸情况的士兵从傍晚就察觉对岸情况不对劲,哭声闹声、人喊马嘶隐隐从江面上飘了过来。得到禀报的刘胜只是让负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