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五百六十三章 来了都是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三章 来了都是客 (第2/9页)

 达斡尔人这几年在民政派来的技术员的指点下,先是通过北海商社提供的五年期无息贷款买到了高产黑麦种子,同时改变了以往经营粗放的种植方法。又因为达斡尔人家家养马(达斡尔人区分贫富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牲畜的多少),民政便提供了先进的马拉农具,教他们精耕细作。两年下来,达斡尔人的农业生产水平比满清统治时代提高了一大截,每年五十亩地打下的粮食除了归还贷款都还吃不完,于是便到商社卖粮换取生活用品。

    日子越过越好,使得达斡尔人对北海镇的官员都是十分感激。他们见赵新这人没什么官架子,于是话也就多了起来。赵新聊的挺高兴,就买了些烟酒当做礼物送给他们。

    淳朴的达斡尔人没汉人那么多谦让客套,他们大大方方的收下了礼物,其中一个名叫福明泰的汉子便邀请赵新一行人去家里做客,赵新几人便欣然前往。

    福明泰一家是呼玛尔兵站建成后的第一批住户,一开始是住进了北海镇免费提供的单间木刻楞,随着这几年愈发富裕,他便在镇子西头的一块坡地上另起了新宅子,原来的木刻楞就让给了新来的人。

    福明泰家的院子是用半人高的柳条篱笆围起来的,院墙外东侧是几间牲口棚,里面养着十几匹蒙古马、两头牛和十几只羊;院子里还开了块小菜地,种了些茄子、豆角、倭瓜和大葱,除此之外还养了几只鸡。

    院内的正房是用松木搭的木刻楞,随着北海商社向边民提供了大量的钢质工具,伐木就成了件很容易的事,于是木刻楞这种建筑也在外东北各地推广开来。不过达斡尔人的房子是典型的满式建筑风格,前廊后梢,门前立着四根粗大的松木廊柱,用他们的俗话叫“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