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五百三十八章 北海镇的三农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八章 北海镇的三农问题 (第6/7页)

瓜尔佳氏都改姓“关”,萨克达比改姓“祖”,赫舍哩改姓“何”,钮呼禄改姓“郎”;最搞的是觉罗氏,改姓了“赵”。

    洪亮吉一目十行,看到民族构成时,惊讶的道:“本地居然还有回回?”

    张豫北道:“只有三户,都是从宁古塔来的商人。两家姓李,一家姓马。”

    “商人?他们做什么生意的?”

    “参货、皮货,偶尔也会涉足和李朝那边的贸易。大人,咱们这边缺牛,以往和李朝的会宁互市,用马或是参货跟他们换耕牛、食盐、布匹。”

    “他们有北海商社发的执照吗?”

    “之前商社的人曾找他们谈过,可他们嫌咱们定的商税太高,没答应。”

    “这不行!以后所有的行商或是坐商,必须要有北海商社发的执照才可以。私人是不能插手粮食买卖的!再者,现在各地无论是耕地还是收割,都使用机器,即便是收割机也都是用马牵引,要黄牛做什么?除了吃rou,剩下的用途就是卖皮子做甲。”

    洪亮吉在行政学校学过,北海镇对粮食采取独家收购,绝不允许私人涉足其中,目的就是为了缩小工农业剪刀差,确保农产品价格,以避免移民们因集体公社的组织形式而丧失对种地的热情。

    张豫北吓了一跳,他想不到这位洪副专员居然扣了这么大的一顶帽子,那三家回回商人麻烦了。

    洪亮吉略微思考了一下又道:“逸之,劳烦你派人去通知这三户回回的家主,就说本官让他们明日上午8点来行署衙门一趟。”

    “大人言重了。这都是在下份内之事。”

    两人正说着,门外的警卫来报,说李朝会宁府派人求见。

    张豫北道:“大人,如果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