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四百三十八章 踌躇下的抉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八章 踌躇下的抉择 (第3/9页)

米次郎特意安排了人手,分成一天六班,专门坐在监视器前盯着这三位的一举一动,生怕出篓子。

    六个治安警盯了几天,结果一个个都跟兔子似的瞪着双红眼,又酸又涨。心说这要是再来几个,搞不好眼睛就要瞎了。

    今天下午的时候,陈继山又来了,把柴如桂叫出来单独聊了差不多半个多时辰,言谈话语中露出了招揽之意。在陈继山看来,柴如桂三人一是人品好,二就是他们的武学风格非常适合军队。

    苌乃周在世的时候曾说过:“得吾艺者,一可当百,百可当千。夫乃知天地间非常之艺,出之有其时,授之有其人,非可以智取利诱,妄意贪图所能得也。”

    苌乃周收徒也是十分严格,引荐人要对其知根知底才行。否则还要派人去其家乡走访调查,确定其家世清白,人品无污,才能收为门徒。即使收为门徒后,也不会立刻倾囊而授,还要反复审视多年,确定人品没有问题才行。

    不过柴如桂以家小都在河南老家为由,婉拒了对方的好意。

    其实柴如桂拒绝的真正原因是,他师父苌乃周的兄长苌仕周,乃是乾隆七年的进士,历任山东蓬莱、文登和陕西宜君县的知县。自己真要是跟着北海镇干,一旦被清廷发觉,恐怕会牵连苌家。

    虽说这些日子的所见所闻,让柴如桂三人明白北海镇根本不是清廷口中描述的那样,可他们还是觉得只有南面的朝廷才是正统;无他,满清这一百五十多年四代皇帝的高压统治,连南方汉人都视其为正统,更别说北方人了。

    临走前,陈继山递给了柴如桂一本不怎么厚的小册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