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行西塞我辽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行西塞我辽东 (第2/7页)

龙江城的学堂里读了一年,然后便拿着郭大路和盛海舟写的推荐信去了北海镇的少年军校。之所以会破格录取他,是因为这小子既懂满语又懂蒙古语,汉话也能说,这样的语言人才在以汉族和归化岛国人为主的少年军校里,实在凤毛麟角。

    去年上半年的时候,从苏北撤回来的王长生接到了赵新的一個新命令,组建北海军情报局,隶属北海军参谋部。王长生在挑人的过程中,无意中听说少年军校有个满蒙汉语都说的很溜的小子,见了一面后,发现这小子还挺机灵,于是乌龙便稀里糊涂的成了情报局的第一批班底。

    情报局成立后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向清军盘踞的吉林乌拉城派驻情报员,设立站点。按照赵新订立的制度,电报通讯这一块每隔三个月都要更换密码本。

    虽说这年月不用担心有人窃听,可情报工作这种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假如有电报员暗中投敌,北海镇的大部分秘密就会暴露在满清面前。

    赶巧了,负责定期往吉林城递送密码本的赫哲族交通员得了急性阑尾炎,于是这任务便落到了乌龙的头上。十五岁的乌龙个子不高,肩膀宽厚,大圆脸盘儿,高高的颧骨,外张的鼻翼,不管是眉宇神气还是肤色都极像蒙古人。

    为了不被人识破行藏,乌龙先是走黑龙江城绕道墨尔根,然后找了条货船南下。因为身携经过情报局精心伪造的清廷兵部“把总”委任文书,乌龙下了船后便去了打牲乌拉南面的“金珠鄂佛罗兵驿”投宿。这里距离吉林城有六十五里,他可以凭着文书从驿站领一匹马。

    由于眼下吉林乌拉属于和北海镇对峙的前线,为了加强与伯都讷、阿勒楚喀和齐齐哈尔方面的联系,南来北往的军报文书和物资川流不息,运粮运饷运军火以及各类杂物的军需物资和押运官兵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