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七章 郁闷的北上船队 (第5/7页)
” 在另一时空里,黑龙江城就是黑河。这里除了拥有东北最大的铜矿,还有一座铁矿。当地的农业发展主要是依赖畜牧养殖、渔业,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大豆、小麦和各种薯类。既然人家都规划好了,赵新准备原封不动的搬过来即可。 两天后,赵新和吴思宇带着几个当地的达斡尔人在附近转了一圈。他们先是坐木船到了瑷珲旧城以北江对面的海兰泡。 海兰泡是满语的音译,意为“榆树家”。十八世纪末的海兰泡还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随着北海军打败了入侵者,那些躲避到黑龙江城的村民又纷纷搬了回来,毕竟地里的庄稼需要人照顾。 一行人在村子内外简单看了看,之后赵新和吴思宇望着滔滔江水好半晌都没说话,感慨颇多。 在另一个时空中的1900年7月17日,瑷珲副都统衙门的一位笔帖式做了如下记录:“遥望彼岸,俄驱无数华侨圈围江边,喧声震野。细瞥俄兵各持刀斧,东砍西劈,断尸粉骨,音震酸鼻,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洋。” 过了好一会,吴思宇才淡淡的问道:“当时被杀了多少人?” “五千多。一天。” 吴思宇问得没头没尾,赵新说的也是没头没尾。这不光是让随行的陈继山和尹卫兵等人一头雾水,连几个听得懂汉话的达斡尔人也稀里糊涂,心说这里什么时候死过五千人了? 吴思宇之后又问道:“江东六十四屯呢?” 赵新指着黑龙江和结雅河交汇处的东南方向道:“既然是江东,自然就在那里。” “那里又是多少?” “具体数字忘了,好像也是好几千。我记得哪本书上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