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三百二十七章 造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七章 造炮 (第3/7页)

75毫米野战炮给买了下来。一番奔波折腾之后,这门古董炮就到了北海镇的兵工厂里。

    历史上欧洲直到十九世纪末期,等克虏伯公司开发出了巨大坩埚后,制造大口径火炮的钢才真正的出现。而以北海镇现有的工业能力,锻造低硫低磷的锰钢其实很容易。不过仿制炮的炮管仍旧采用了来自于另一时空里采购的合金结构钢。

    话说那家工厂除了生产炮钢外,也生产高压管道钢,赵新买的就是高压管道钢的合金钢毛坯;这玩意可比单纯的锰钢要强多了。

    虽然现代炮钢的生产有其特点,但其实与工作条件严格的结构钢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杂质很低,特别是低硫和低氢,在锻后的冷却过程中不会产生白点。在最终热处理时,虽然在水中激冷也不易发生裂纹。

    目前北海镇钢铁厂现在炼钢时用的就是坩埚,电弧炉因为能耗太高,暂时不予考虑,等电厂建完了再说。况且电弧炉只是现代炼钢设备之一,并不是什么特别高大上的设备,不过是将热源由烧焦碳转化为了用电。电弧炉的产量也不大,主要用来精炼和次级冶炼,更主要的是用来冶炼更高档的合金钢,直接用来炼锰钢有点大材小用。

    丁国峰上次从鄂霍茨克索要的鲸鱼油一半都让方化给做成硝酸甘油了,于是这门75毫米火炮的炮弹发射药就变成了双基火药;燃烧速率更高,抛射力更强。

    试验场上,轰鸣的炮声一发接一发响个不停,不过大部分都是75毫米炮在响,而那门12磅的仿制炮每隔20秒才响一下。

    12磅炮的炮组一共是十个人。两个观察员,五名炮手,三名弹药手。由于射击时产生的硝烟太大,所以观察手都是站在火炮的左侧;三名弹药手中,两名是负责看守弹药车的,一名则在炮位和弹药车之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