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一章 老拳师进军营 (第4/7页)
找来祸事。于是略一思索,便点头同意。然后道:“吴师傅,那您稍等一下,我先让人提前安排您父女俩的在北海镇的住处,然后一会儿咱们先签个合同,把您说的那些条件都写里面。除此之外,在待遇方面,吃住免费,另外您每个月的师资是一百银元,哦,不,二百元,您看怎么样?” 吴钟听完顿时一愣,这时门口站着的吴蓉道:“二百银元?那我要去的话,是不是也有一份俸禄?” “吴师傅,吴姑娘要是也能来,每月就再加一百五十元,您看行不行?”说完,王远方有些不好意思道:“我的权限就这么多,吴师傅要是觉得不够,我还可以跟赵总申请。” 不够?来北海镇这些日子,吴钟父女也知道了北海银元的成色;五枚银元合南面朝廷的一两白银。二百北海银元就是四十两雪花银,值四千文足陌,搁吴钟老家都能买一亩水浇地了。 要是吴蓉也算一份,父女俩一个月光薪水就是两亩水浇地! 所谓的“水浇地”,民间也叫“浇园”、“园地”,就是地里带水井的,那都属于上好的田地。 乾隆时期北方田地相对于南方还是便宜一些的,山东直隶一带的一亩水浇地是差不多要三十多两,如果位置好、带分界树、带房子,那就得更多;而不带水井的旱地,价格每亩也就十几两。 要是在江南的话,高乡旱田每亩不到十两,低乡易溉之田每亩十两冒头,塘地则高至三四十两。 听了王远方的话,吴钟父女对望了一眼,都露出了掩饰不住的惊讶。还不够?吴钟当年在多罗恂郡王府上当武术老师,每个月也不过是三两白银,给米五升。 这位“王总兵”、“王教头”给出的待遇实在太高了,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吴钟都吓了一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