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二百一十三章 谋事必谋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三章 谋事必谋知 (第2/7页)

之所以保持与明清两朝的朝贡关系,不是因为大明或是满清的强横,而是为了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才主动积极地运用朝贡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李氏朝鲜的国家利益核心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政治利益。即朝鲜要通过与中国的同质化,形成与其他周边国家的差距,提高自身在东亚文明圈内的地位(尤其是针对岛国)!

    李氏朝鲜希望通过与“强大国”的政治联合,确保国家安全;借着“天子”的权威,获得其政权的正统性。

    此时李祘听了李福源讲解的前明赵王一脉的传承后,心中也是讶然。

    去年福康安曾向朝鲜借兵,李祘不敢不听,于是便派了刘麟汉领水军协助清军。谁知道连人影儿都没见到,便得知了清军溃败的消息。

    当时的朝鲜国君臣还以为清军是败在了鄂罗斯人手里,谁知到了今年,对方竟然再次打败数万清军,而且还亮出了前明的旗号。李祘君臣暗叫侥幸,去年刘麟汉的水军若是上门去围堵西拉河口,必定损失惨重。

    这位被后世称为“正祖大王”的李祘自二十四岁即位后,虽然表面上仍然强调“尊明大义”,但实际上已经认识到清朝在经济文化上的高度繁荣,以及本国的落后。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朝鲜国内那些曾因战败带来的耻辱感已经逐渐淡化。吸收隔壁大清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渐渐成为主流。

    李祘沉思良久,他没想到这些打着前明旗号的人如此厉害,将清廷数万大军杀了个片甲不留。难道胡虏之运要到头了?

    而且据传回的消息说,那些人还曾占领了珲春,这就已经快到清、朝双方的边境线了。万一对方真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