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四百三十九章 索伦新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九章 索伦新兵 (第2/8页)

廷”饭的人,品头论足。在这些人里,有赫哲人、鄂伦春人、锡伯人、费雅喀人、汉人,甚至还有几个留着月代头的岛国人。

    原清廷流放犯,现北海镇民政部驻黑龙江城办事员李弼,作为随队的满语翻译,穿着一身没有臂章和胸牌的草绿色防寒服,戴着的顶耷拉着护耳的绿色棉帽,溜溜达达的走在了队伍的后面。

    在一家小酒馆里,几个穿着兽皮装的锡伯人正在听着电喇叭里传出的戏曲,咿咿呀呀的模仿着。李弼听到后,展颜一笑,也不禁摇头晃脑的哼唱起来。

    “......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就往西行。亦非是马谡无谋少才能,皆因是将帅不和才失街亭。”

    跟那些新兵不同,李弼这次只是顺路,兼职担任翻译,属于军队临时征调。由于他这一年在黑龙江城配合郭大路治理的井井有条,经郭大路报请民政批准,李弼被准许前往北海镇中心医院,做疤痕手术,消除他脸颊上的刺字。

    接到通知时的李弼泪流满面,竟冲着北海镇的方向磕了三个头,以示对赵新的感激之情。伴随了自己多年的耻辱终于能够摆脱,以后再没人会盯着自己的脸颊看来看去了。

    此刻他的脸上已没有了以往的愁容和阴郁,一边走一边笑眯眯的打量着道路两侧的铺子和摊位,心情非常之好。

    李弼听郭大路讲过,他现在所在的这座新兴城镇,将是北海镇在黑龙江下游最重要的水陆枢纽,连通着黑龙江上下游和乌苏里江。同时,计划中的铁路也会在江对岸修筑,一直连通到瑷珲城。

    钢铁铺就的道路啊!李弼当初听了郭大路的大概描述,顿时心驰神往,真想早日见到完工的那一天。

    由于与铁路有关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