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四百二十九章 汪中的不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九章 汪中的不忿 (第6/8页)

其端;河、洛矫巫,至胡氏而绌(音同处);中西推步,至梅氏而精;力攻古文者,阁氏也;专治汉《易》者,惠氏也。凡此千余年不传之绝学,及戴氏出而集其成焉。”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在座的老师们听了这话都是相顾愕然,原本你一言我一语的喧腾热闹一下就冷下场来。大家早就知道汪中这人愤世嫉俗,时常有惊人之语,又怕泄露自己的底细,所以平时当他面说话都十分小心。再者对方这一大套话下来,听的众人云山雾罩,过了好几分钟都没琢磨过味儿来。

    不过在场的王贞仪却是听明白了,她连忙拉着老尤出去好一通嘀咕,老尤这才恍然大悟,啧啧称奇。心说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大学者,这回可是领教了什么叫骂人不带脏字,什么叫意在言外。

    要想明白汪中的这番话,首先就要理解什么是“经学”。经学严格的说就是是指注解经书的学问,而经书则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泛指先秦时期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具体而言则是专指《十三经》。

    话说明末清初的社会剧变,促使学者们开始反思宋元以来的学术弊病,以顾炎武为首的学者痛恨明代浮薄空疏的学风,力求经世致用,秉承“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的宗旨,力倡求实的治学精神,讲求“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于诸子百家之书,亦莫不然”的治学理念,开清初古学之端。

    所谓的昆山顾宁人氏,就是顾炎武。对汪中影响最大,他一直所秉持的就是顾炎武的治学精神。

    “德清胡朏明氏”和“太原阁百诗氏”分别是指胡渭和阎若璩,这两人对《河图》、《洛书》化及《伪古文尚书》的辨伪,冲击了传统经学所固守的陋说,实事求是,有理有据,为新一代的学术产生开辟了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