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二百五十四章 鸦片贸易的真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 鸦片贸易的真相 (第3/8页)

殷勤的款待,拉维船长等人的敌意消除了不少。当众人来到主甲板上,吹着海风,咖啡加香烟时,关于鸦片贸易的话题终于展开了。

    兼职植物学者的希金斯医生首先开口道:“先生们,关于罂粟属植物大概有几十种,但能够生产鸦片的,只有鸦片罂粟种和苞鳞罂粟种两个,不过目前印度用于鸦片生产主要是鸦片罂粟种。”

    鸦片,这个名字其实是源自希腊语“opion”,而阿拉伯人则叫它afyun。到了15世纪的时候,“鸦片”一词才出现在中国典籍中。明成化年间,甘肃守将王玺从回教徒那里习得了鸦片的提取方法。不过这种技术并没有推广,也没有在明代形成鸦片消费市场;此时的鸦片还主要是用于治疗痢疾、呕吐等病的药物。

    赵新他们都知道获取鸦片是要用刀将罂粟果外皮划开,这在另一时空的影视作品里都见过。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收集后的白色**在氧化后,会变成褐色或黑色固体,这种直接采集的鸦片被称为生鸦片,表面干燥而脆,里面柔软而有粘性。

    而从一个罂粟头上只能得到半克生鸦片,所以要生产1斤鸦片就需要采集一千个罂粟果。生鸦片在经过溶解、烧煮或发酵的过程后,就成了熟鸦片。

    只听拉维船长介绍道:“鸦片的品质要通过质地、颜色、气味等特征加以甄别。好的鸦片质地相当坚实,小块透光时呈深黄色,大块时近乎黑色,有浓烈的气味,摸着没有沙沙的感觉。可如果质地很软的话,通常就不是佳品。”

    让赵新等人没想到的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鸦片消费群体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

    希金斯医生解释道:“最好的鸦片主要产自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贝拿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