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二百五十四章 鸦片贸易的真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 鸦片贸易的真相 (第6/8页)

就够两万多人一年的服用量。

    到了眼下的乾隆五十一年,鸦片每年进口的数量已经高涨到了两千多箱,可供近20多万人服用一年。自雍正七年以来,中国每年进口的的鸦片数量以4%的量级逐年递增,规模越来越大。只不过眼下满清的进出口贸易仍处于出超地位,而乾隆也好,一众官员也好,他们关心的只有银子赚进来多少,根本就没把鸦片当回事。

    赵新、刘胜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就在去年的乾隆五十年,即1785年,整个中国的鸦片吸食方式已经从吞服进入了大烟枪时代!

    这一吸食方式的改变,也导致鸦片到岸价格从每斤1.3两白银猛涨到了2两白银,并且在此之后长期居高不下,使得往中国贩卖鸦片成为各国商人最赚钱的生意。

    而刚刚抵达广州的刘铮,就亲眼目睹了这一变化。

    话说刘铮一行三十三人,傍晚时分才登岸,之后又坐上蔡家的马车到了此地。从码头到十三行街的距离并不远,很快刘铮便看到了十三行街东侧的关栏。

    此时华灯初上,从马车轿厢帘的缝隙看去,只见关栏内的大街上人头攒动,各家商馆内都是灯火辉煌。刘铮正说等马车走近再细看,打头的那辆马车却朝左一拐,很快就停在了一处西式外观的商馆门口。

    此时刘铮只听马车外有人说“到了”,便顾不得下人伺候,急忙撩开帘子一看,只见大门外高悬华灯,三十多个衣着华丽的男佣在门口一溜排开。蔡世文的那个管家走上前来,对刘铮道:“刘老爷,咱们到了。”

    刘铮出了马车,见自己的手下也都下了车,便好奇的问道:“这里是哪?我是说这条街叫什么?”

    那管家道:“这里叫做靖远街,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