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一百二十章 长崎遗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章 长崎遗事 (第2/5页)

经见过了三次。他此刻好奇的问道:“阁下是岛国人还是唐人?还未请教阁下如何称呼?”

    那唐人通译一愣,拱了拱手说道:“在下祖上是从大明渡海而来,按照中华姓氏,鄙人姓冯,祖籍山西。岛国名字是林长左卫门。”

    “哦?你是山西人?祖上是什么时候来岛国的?”一旁的刘胜好奇的问道。

    林长左卫门道:“家祖是庆长五年(1599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来到长崎的。”

    这位林长左卫门的祖上,就是历史上第一位出任长崎唐通事的山西人冯六。庆长九年,来到长崎已经四年的冯六因为熟练掌握了岛国语言,被时任长崎奉行任命为通事役。

    自嘉靖四十一年起(1562年),不少大明百姓为了躲避兵乱,举家渡海来到长崎居住。最初到此的唐人多以中国姓氏相称,比如林、周、何、郑、吴、薛等,以公琰为尊称,以一官、二官来排行。

    到了第二代,为了融入当地社会,便都以日本人妻家的姓氏、或以父祖出身地,改称为藤左卫门、清左卫门等岛国风的名字。

    而岛国称呼中国人为唐人的说法,自然是源自经济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唐朝。

    一种说法是,那些在明末清初流亡至岛国的的大明遗民们,为了表明自己不是满清子民,因而自称唐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郑成功以及郑氏势力下的人们,从自己反清复明的意识出发,为了表示自己是唐王的臣民,所以自称唐人。

    看着眼前这位有着二百多年定居历史的“华侨”,赵新知道此人已非唐人,于是他试探着问道:“我本无意修罗场,而佐贺藩也是尽了为臣之道。如果贵方不介意的话,可以将肥前守大人送到船上,我可以为他医治。”

    呸!这话说的,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