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朝来客(一) (第2/8页)
米五百石,人参三百斤,白银一千两,前来襄助。” “左议政?不知他尊姓大名?” 孔孝源道:“是左议政李绥之大人,本贯延安李氏。” 赵新摇摇头,表示没听说过。这让孔孝源感觉很受伤,在朝鲜国鼎鼎大名的双溪公(李福源,字绥之,号双溪),连隔壁大清好多人都知道。乾隆四十八年,乾隆东巡谒祖陵,李祘便派了李福源以成均馆大司成(相当于国子监祭酒)的名义,赴沈阳迎驾,满清很多高官都知道他。 赵新从桌上拿起一盒北海镇出品的卷烟,打开盖子对面前三人道:“三位抽烟吗?” “抽烟?” 这年月都说是吃烟,商人出身的李尚义好奇的看着木盒里的白色纸卷,犹豫了一下,便伸手取了一根。一旁的李斗焕也拿了,而孔孝源则微微摇了摇头。 “嚓”的一声,一根火柴被点燃。赵新对面的三人一下就愣住了。直到火柴熄灭,三人的目光还是死死盯着赵新手中变成黑色的火柴棒。 “请问将军,此物是何道理?为何一擦既能生火?” 面对孔孝源的疑问,赵新简单介绍道:“三言两语说不清,这属于化学问题。” 赵新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先给点上一根烟,示范抽了两口。李尚义这才明白“抽烟”是什么,连忙也吊着烟凑了过去。 而孔孝源听了一愣,化学?这是哪家学派?此时汉语中还没有“化学”这个词,一直要等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人韦廉臣在其中文著作《格物探原》提出后,才逐步流传开来。 烟雾缭绕中,二李商人的心态也渐渐放松,话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