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朝来客(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 李朝来客(一) (第4/8页)

此地尽是胡人衣冠?”

    “这里是关外,我姓朱还是姓赵,没人关心。至于你说的胡人衣冠,不过是为了做事方便。”

    孔孝源对赵新的说法有些不以为然。他摇头道:“将军此言差矣!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将军占据关外险要,麾下人马上万;兵强马壮,一呼百应,自当高举义旗,引天下豪杰来投。”

    赵新心说还天下豪杰,这姓孔的书生是书读傻了么?于是他只是淡淡一笑,没有说话。

    孔孝源见赵新没反应,心中又揣测道:“难道我所言有误?是了!此处离关内十分遥远,且周边要道尽被满人所占,估计即便有志士想来,也会因为山川路途而无法成行。”

    “如此,我国或可襄助一二。我国士子虽不如天朝人数众多,但饱学之士与大清也不相上下。”孔孝源的言外之意就是,我这么一个有学问的读书人就在你眼前,快来请教我啊!我正可以一展胸中所学,帮你出谋划策。

    话说古代想当诸葛亮或是刘伯温的读书人太多了。朝鲜的读书人阶层因为当年的“丁丑下城”倍感耻辱,一直想找机会一雪前耻。如今横空出世一个赵新,又大败了数万清军的精工,使他们自然就萌发了一线希望。

    “哦?孔先生,你说的话能代表朝鲜的态度?”

    “不敢。将军误会了。不过我国士子无不希望神州重振,驱除胡虏,复我大明衣冠。”孔孝源一震衣袖,起身行礼到:“若我所料不差。将军目前军中缺粮,无法养活过多人,因而才放还胡虏换取银钱。将军既然乃大明宗室,赵王后人,可否请出家谱一观?我朝鲜国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