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六章 身心和世事 (第1/8页)
“自朝廷,哦,自鞑虏入关以来,东南沿海的江宁、杭州、京口三处,便是江南的腹心地带。当年“薙发令”一下,各地义民反抗此起彼伏,可最后却是尸山血海。” 赵新的书房里,江藩拿着一根长木棍,对着挂在墙上的全国地图侃侃而谈。赵新则抱着双臂站在对面,抬头看着地图。 “顺治十六年三月,国姓爷会同张苍水再次北伐,攻镇江、瓜洲,直取江宁。其间或招降、或克复,凡得府四、州三、县二十四,江南各地无不响应。然苏松总兵梁化凤夜出神策门,破白土山,导致合击兵败,鞑虏方才保有江南之地。 自乾隆二十二年起,江南各地已经再无反清之士,朝局稳定,此时若继续在江宁周边这块狭小区域保留江宁、杭州、京口三名驻防军将已无必要。然随之裁撤,导致江南腹心兵力空虚。 藩以为,若取江宁,则江南唾手可得。而江南事关清廷财税漕运,一旦丢失,其社稷必亡。” 赵新听了点点头,示意对方继续。他已经注意到江藩称满清为“鞑虏”,不过依旧是面无表情。 江藩原本信心满满,觉得自己陈以厉害,北海军可挥师直取江南。即便是满清拼死抢夺,以北海军的战力,清廷也赢不了。 然而他看到赵新毫无反应,不禁有些内心揣揣。于是手中的木棍继续在地图上游走。 “就北方防线而言,自山海关至凉州一线不仅是京师的屏障,也是战事爆发,从北部边疆各驻防点调集兵力向南、向西作战的必经之路,而京师正是这一通道上的枢纽所在。” 江藩放下木棍,向赵新建议道:“藩以为,北海军应兵分两路,南北出击,北取京师,南攻江宁!如此,天下唾手可得。鞑虏必将如元顺帝,逐亡于漠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