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三百一十章 失败的工艺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章 失败的工艺品 (第2/7页)

申请替换。这个倒霉鬼将那杆黄铜工艺品死死的抵在肩窝,接着就扣动了扳机。

    第一下没有打响,于是他又继续扣动,等扣了大约十几下的时候,一声爆响,子弹炸膛了,那工匠被炸了个满脸花,颈动脉被炸飞的铜片划开,当场狂喷鲜血,任谁也救不活了。

    这下麻烦大了,汪达洪和和珅赶紧向乾隆请罪,乾隆也知道火器研制会有危险,所以只是温言抚慰,让他们再造一杆就是。

    汪达洪和巴茂真两人仔细研究了炸开的工艺品,最后两人认为是北海镇的这种铳子药力太猛,黄铜的硬度不够,于是两人决定第二杆仿制品用千锤百炼的精铁打造。不过这样一来,由于工艺达不到,整个仿制品的尺寸比原枪就大了不少。

    那边一群人忙着造枪,另外几个工匠们则不知死活的用钳子把一颗子弹头给卸了下来,倒出了里面的火药。

    现代步枪子弹的发射药都是颗粒状无烟火药,这玩意从颜色和外观上跟黑火药颗粒明显不同。而底火就更别提了,一群大清最顶尖的造枪匠人们想破脑袋也琢磨不明白。

    再然后,有人又提出把子弹壳锯成剖面。幸亏弹壳里的发射药都倒空了,否则又是一场事故。巴茂真经过研究后,觉得底火应该是一种独特的火药,用以引燃弹壳里的火药,他对能设计出这种子弹构造的人惊叹不已。

    经过夜以继日的加工,一群工匠又制造除了第二杆用精铁打造的“工艺仿制品”。这一次的枪管明显比上一把结实了不少,外径尺寸都大了一圈;整根枪管上连一个细小的沙眼都看不到。

    那么就试枪吧。这回可没人自告奋勇了,上一次的惨剧还历历在目呢!

    于是这把枪就被固定在一个木架子上,再用一根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