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三百一十章 失败的工艺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章 失败的工艺品 (第4/7页)

商则交由同文行潘家负责。蔡家这次算是伤筋动骨了,连罚款再加上之前的报效,一共掏了六十万两;不过幸亏有北海镇借的那笔钱才算渡过一劫。

    双方最终达成的购买意向是五条二级风帆战列舰,每条船连同九十门火炮的造价共计为两万八千两白银,差不多是15700英磅。考虑到英国人还要雇用大批水手把船从欧洲运过来,这个价格已经算是良心价了。

    对于孙士毅要求在两年内交船的迫切要求,从孟加拉赶来的东印度公司代表满口答应,他表示会马上派人回国内协商,将朴茨茅斯造船厂最新下水的风帆战列舰带过来。

    除此之外,水手的培训也是重中之重,英国人的建议是派专人赴英国培训,最后让水手跟船回来,这样就能快速形成战斗力。

    不过这个提议都不用送到乾隆这儿,孙士毅直接就给否了。英国人无奈,于是又建议孙士毅,先买一艘旧的三级风帆舰,再由东印度公司派人培训。毕竟一条三级战列舰也要小三百人才能驾驭,等经过两年训练,船到了也能马上使用。

    孙士毅考虑后同意了英国人的这个办法,不过最终还需要上奏乾隆同意。

    六月上旬,乾隆核准了孙士毅的折子,命令户部、理藩院、兵部会同办理。五条二级风帆战列舰、一条三级战列舰,十几万两银子对于此时的满清朝廷的财政实在算不了什么。

    相较于一直按兵不动、没有称王称霸的赵新,乾隆现在的目光主要放在了台湾的那个“盟主大元帅”身上。

    正月的时候,因闵浙总督常青征剿不力,乾隆降旨将湖广总督李侍尧与常青对调。到了正月底,台湾大乱的盖子终于瞒不住了。自此,已经秘密建立了二十年之久的天地会终于进入了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