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二百八十五章 刘铮的十三行杂记(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五章 刘铮的十三行杂记(一) (第4/7页)

大阿伊努王国的商务代表,跟那群赛里斯人没关系。

    不过人家澳葡人也不是傻子,派人一打听就全明白了。

    于是这个冬天刘铮只能守在十三行的商馆里挠墙皮了。

    话说十三行的各国商人在广州的商馆离珠江边大约100米,这里距离虎门炮台一百多里,离黄埔碇泊所三十多里。整个外国商馆区东西宽六百多米。每个前来贸易的国家,都是以一所大房子作为居住贸易所在,由此形成商馆。每座商馆的正面完全一个模样,全部朝南。

    商馆的楼都是三层,里面都是按西式风格建造,按照两扇大玻璃窗为一间来算的话,眼下“大阿伊努王国”房间数最少,只有两间;而像最东边的荷兰馆有八间之多。

    因为大阿伊努王国的旗子是红底白熊旗,所以自打旗子挂出来后,周边的人口口相传,将这里称为“白熊行”。等刘铮知道后再想改,已经来不及了。

    白熊行的右边是高公行--也就是法国馆,左边是孖鹰行--也就是奥匈帝国商馆;再往左依次是丹麦馆和英国馆。

    英国馆和荷兰馆门前有一条宽阔的长廊,一直伸向珠江,两列柱子支撑着长廊屋顶,山墙上刻着一个大两国徽记和用拉丁文写的格言。刘铮后来从法国人嘴里得知,英国馆的墙上写的是“为了国王和英国政府的利益”,荷兰公馆上写的是“我支持”。

    白熊馆和法国馆之间隔着一条街叫同文街,在同文街北面尽头处矗立着一座很庞大的中式院落,这里就是“公所”,也被称为“洋行会馆”。公所是十三行行商的公产,平时靠行商拨款来维持。任何与外国贸易有关的事都需要通过公所,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