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五章 来自伊尔库茨克的一封信 (第2/7页)
出以伊凡.佩特林为正使,安德烈.马多夫为副使的俄国使团考察队出使北京。使团的成员一共有12个人,他们于1618年5月9日从托木斯克动身,沙俄使团入境后,经张家口、宣化、怀来、南口、昌平,于当年九月进入北京城。 由于当时的沙俄曾在蒙古和明朝西北部活动,导致明朝政府对佩特林有所警惕。尽管如此,他们在北京还是受到了适当的礼遇,被安置在鸿胪寺里。再后来,他们带着一封万历皇帝致俄国沙皇的国书踏上了归程。这应该是中俄两国最早的官方接触。 在信的中间部分,伊凡雅克比对双方在苦叶岛发生的两次误会表示遗憾,希望赵新不要再阻止沙俄探险队南下,他提出由双方共同探险,共同瓜分苦叶岛乃至黑龙江入海口是一个双赢的选择。除此之外,伊凡雅克比提出用鲸鱼油三千桶,海獭皮两千张,跟赵新赎回被俘的三条风帆船和第一批被俘的船员。 信的最后一部分则是描绘了清帝国的野蛮、残酷和对沙俄帝国的“不公正”,描述了一个吃不到大黄的国家,其国民会过着怎样凄惨的生活。希望能和北海镇携手,共同打破鞑靼人帝国对沙俄的经济封锁,并愿意提供一切军事和相关物资援助。 赵新看完信,压抑着心中的怒火,努力使自己显得淡定。可是他这种努力在艾莫日根看来,对方面色发红,颤抖的嘴角,肯定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我们希望能和马卡留斯神父见面,转达谢苗.基谢列夫斯基神父对他的问候。” “嗯。这个我会考虑。”赵新把信纸叠好,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极为用力。他抬头盯着艾莫日根,问道:“这封信谁写的?他的汉语水平很好啊。” “这是鄂霍茨克的谢苗.基谢列夫斯基神父代总督阁下执笔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