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六章 新扬州八怪(二) (第4/8页)
国家观,二曰世界观。” “......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何谓小民族主义者?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何谓大民族主义者?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等等,组成一大民族。” 话说清代以前,汉族王朝往往以“中国”自称,不过这里的“中国”指的是华夏,是以中原地区为主的小中国。 后金皇太极在位时,有时也以“中国”代称明朝;等顺治入关后,清廷就直接自称中国,并将中国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帝国统治地区。如此,过去的“小中国”就演变为了“大中国”,而“大中国”便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构成。 满清这一百五十多年搞的“满洲、蒙古、汉人视同一体”政策,虽然目的是为了稳固统治,缓和内部矛盾,可不能否认的是,这一政策也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就像之前提到的,天下老百姓已经没人知道皇帝是满人这一身份了。连林爽文和后来的五省白莲教造反也没有打出“驱逐鞑虏”的口号,只说是官逼民反;所以对于北海镇提出的“大民族”概念,在场的文人没有一个提出异议。 然而在座众人对岛国也好,对沙俄也好,都还是是抱着视其蛮夷的态度。占了那些边荒苦寒之地、海外荒岛,打赢了蛮夷固然不错,其实不打也没什么。 这一切的核心在于,北海镇有没有实力问鼎中原,把满清皇帝轰下宝座? 江藩性格直爽,所以便开口道:“既然那赵王能屡败朝廷大军,为何不挥师入关?何况依容甫前辈所言,北海镇有数艘海上巨舟,若是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