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一百三十五章 流人和大内高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五章 流人和大内高手 (第5/8页)

点兴奋。见谅见谅。”

    “……”黎大刚低着头根本不理赵新。

    “混蛋!主公在跟你说话呢!”片山勘兵卫大怒,伸手就要拔刀,赵新抬手阻止了他。

    “黎兄,你一个广东人能当二等侍卫。我猜,你是个武进士吧?哪年的?之前守哪个宫门的?”

    赵新这话让黎大刚大惊!此人一口流利的旗人官话,而且居然知道朝廷武举的事。他决定试探一下,看看面前这个头领模样的人是个什么根底。

    于是黎大刚一脸傲然的说道:“不错,黎某是乾隆三十九年的武举人。四十六年蒙皇上钦点,中了辛丑科武进士第三名。授二等虾。”

    黎大刚有骄傲的资本,因为清朝的武进士其实比文职进士还难考。武科同文科一样,每三年一比。

    首先是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然后去省城,中了就是武举子;最后要去京城兵部参加会试;最后就是殿试。

    进京的武举们除了要弓马娴熟、力气大、武艺好之外,还要考策论的。比如第三场笔试时,首题用《论语》、《孟子》,次题用《孙子》、《吴子》、《司马法》。

    古时候讲“穷学文,富学武”,一个人从打小延请名师教授武艺、读书,到最后考上武进士,非大富豪绅之家不能为之。一般中产家庭根本供不起。

    “哦。二等侍卫,那应该就是正四品咯?你是守卫景运门的吧?是不是就在乾清门东边儿?那你肯定天天能看见王公大臣了?和珅和中堂你见过没有?”

    “啊?!!”赵新的一连串问题把黎大刚彻底问傻了。这人究竟是谁?

    清朝的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