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八章 讨萨之战(二) (第6/7页)
南部的福岛等诸藩尚无动静,相信江户那边这一两天就会传回消息。” 说话的人是水沢伊达家的第九代家主,伊达村善,今年刚满十五岁。这位在历史上也是个短命鬼,连今年年底都活不过去;不过现在伊达家紧抱北海镇的大腿,以后的事情就很难说了。 他提到的白石城就是那位著名的“片仓小十郎景纲”家的居城,片仓家算是伊达家的死忠,地位仅次于一门,位列一家。 至于福岛藩,嘿嘿,就是另一时空核泄漏的那地方;目前是板仓氏的封地。 石川村文点点头,对赵新道:“另外本家的军械和粮草有些不足,恳请赵王殿能襄助一二。” 赵新道:“这不是问题。我在十丘滨商馆的仓库里留下了两千吨粮食、五百吨白糖,算是支援仙台藩的。你们可以马上派人拉回来。如果不够的话,我还会派船运粮。” 在座的很多仙台藩家臣都不理解“吨”这个词,可是石川村文和柴田觉藏是明白的,两人顿时面露喜色。 关于江户时代的度量衡问题,其实跟这个时代的东亚各国都差不多,实在令赵新头疼。 在所谓“石高制”里,这个“石”实际上是个体积单位,一石是180.39升。这180升是装米还是装豆子,对应的公斤数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非得按精米的重量规定一个死数,那么没去皮的糙米呢?甚至于小麦、玉米、豆类...... 至于有人说可以用“俵”来算,那个更扯淡,因为装米的草袋子有四斗包和八斗包,你按哪一个算?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仙台藩开始引入北海镇制造的各类称重秤,以求在度量衡的使用上向北海镇靠拢;等到两年之后,藩内从上到下已经对吨、公斤、市斤乃至克的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