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一百六十八章 铸币和雷神回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八章 铸币和雷神回港 (第4/9页)

终目的就是要套取整个岛国的黄金储备。

    在江户时代的“三货制”体系中,银币主要是丁银和豆板银两种。其中丁银为大额货币,形制呈长圆形,重量在30~50匁之间。豆板银为小额货币,形制、重量皆不定,一般以圆粒形为多。

    原本在德川幕府在一开始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银币的含量都在80%左右。结果因为货币发行量的不足和金银矿储量减少,五代将军纲吉在位时搞了一次货币改革,降低了金银币成色。

    到了公元1736年,全国性的“享保饥馑”来了,导致米价大幅上涨,引发了社会动乱。为恢复经济,幕府再次启动了货币改革,小判的含金量由84.29%降至65.71%,银币的品位由80%大幅降至46%。这么一来,原本一匁银币的含银量就降了一半;也就是说一枚3.75克的银币里,实际才有1.725克纯银。

    历史上从古到今,金银币的重量与成色,直接折射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重量越重、成色越高,则经济情况向好,反之则是经济情况不佳。

    既然北海镇的1元银币对应幕府的四匁银,那么单从数学意义上说,北海的1枚5角铜铝合金币就可以兑换到2匁银;再加上铝在这个时代属于绝对贵金属,5角硬币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幕府的官方货币兑换政策是58匁银兑换一两金,但岛国的两替商们也不是傻子,没人会按照这个比例去进行兑换。根据赵新之前和胜山传三打听到的,现在市面上金银兑换的比率通常是62~65之间。

    按这个兑换比价来算的话,北海镇用两枚总共含银才104.04克的银币(1枚1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