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六百一十八章 巴城大械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一十八章 巴城大械斗 (第2/7页)

持短刀棍棒的漳州人,为首的便是下午调戏婢女的三人,明显是来报下午的口角之恨来了,

    坤甸的人不想惹事,本着大事化小的原则,打算好言相劝,掏点钱打发了事。谁知漳州人得势不饶人,为首那三人不光要钱,还要把女子带走,甚至要将之前骂他们那两人的腿打断才行。

    这特么就太欺负人了!忍无可忍那就无须再忍,双方随即大打出手。问题是别看坤甸这边人少,可他们过的都是刀口上舔血的生活,二十多个漳州人根本不是对手,三下五除二便被打翻了一多半的人马,随后便退往港口内的船上。

    幸存的漳州人一看对方厉害,便派人回唐人街叫支援。话说巴城的移民基本上都是福建人,而闽南漳泉两地自明末就因土地分配造成了械斗的风气,所谓「七年一小斗,十年一大斗」。虽然在家乡时常内讧,可到了海外漳泉两地的移民反倒是站在了一起。听说坤甸来的客家人把自家人打了,唐人街一下就炸了锅,很快便纠集了三百多人,个个手持短刀大棒,有人甚至连粪叉也扛上了。

    因为负责治安巡逻的保安队员也都是来自闽南,便对此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着等把对方教训的差不多后再出面制止。其中就包括了蔡牵和金乌仔。

    当回到船上的兰芳公司众人看到港口上来了数百人,一开始想着言语和解,谁知众闽南人已经受了挑唆,又看到自家兄弟头破血流的惨状,上来没说两句便直接开打。

    虽说兰芳公司的人只有五六十号,可他们的船上是有刀枪的,而且是据船而守。再说了,客家人跟广府人的械斗那也是有传统的,ho怕ho啊!

    双方打了二十多分钟,夜色昏暗中,有人下手愈发没了轻重,兰芳公司的人在接连死伤了几个人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