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四百二十六章 都惦记上李朝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六章 都惦记上李朝了 (第3/7页)

为首的军官跳下马,对迎上来的领催道:“赶紧给爷的马喂料饮水,两刻钟后就走。”

    领催一脸谄媚的道:“大人,福大帅......”

    那武将道:“大队人马还在后面,再有半个时辰就到,爷几个是负责打前站的。”

    武将说罢,转身对身后队伍里的那个绿营服色的武官道:“杨千总,劳烦你跟着去看看马料,别他妈拿烂草给爷的马吃。”

    领催一听这话吓了一跳,连忙摆手道:“大人,打死小人也不敢啊。都是上好的精料搀盐,绝对不敢糊弄。”

    那武将没有理会领催,而是目视那名绿营武官。被称作“杨千总”的武官恭恭敬敬的打了个千,这才起身去了马棚。只不过当他走进驿站的院子,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一丝苦笑。

    他叫杨遇春,四川崇州人,今年29岁。早先他家也是个富贵人家,可惜十六岁那年,老父得罪了当地缙绅被诬陷入狱,招致家道中落。

    杨遇春自幼读书,之后又转而习武。十七岁那年,他在成都府城里贩鸡,偶然路过满城内的一家武馆,见几名旗人少年正在拉弓试力。杨遇春手痒,便上前请求试一把。众人一开始都不以为然,只是因他说话客气,一副知书达理的模样,便同意了。

    谁知杨遇春竟然将场中的三张一百磅弓叠加在一起,连续拉开五次,立刻就轰动了整个武馆。要知道满人武将中当时最猛的就属索伦人巴图鲁海兰察,也只能拉动230磅的弓。

    杨遇春试完弓继续去卖鸡了,而武馆的师傅回来听说了一脸愕然,马上就出门在大街上找到了他,提出收徒传艺。那武馆的师傅本是成都岳家府上的武教头,而岳家正是被曾被乾隆誉为“三朝武臣巨擘”的岳钟琪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