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二百零一章 九进十连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一章 九进十连环 (第4/8页)

出传令兵联络西线大营的都尔嘉和东线的乌什哈达,而南线的七千五百名清军开始在距离富尔丹城三里外列阵。

    福康安所摆出的大阵,就是著名的“九进十连环”。

    康熙二十九年(1690),御驾亲征的康熙因病命令和硕亲王福全率领五万战兵,再加上辅兵与后勤民夫队,号称十万大军,在乌兰布通四十里外扎营列阵。

    由于清军当时的火枪制造还停留在明朝末年的水平,实在不是持有沙俄火器的准噶尔军对手,损失惨重,连佟国纲都战死了。之后清军干脆不再出击,在山下列出“九进十连环阵”,与噶尔丹南侵大军以大炮火枪开始对轰,激战了整整一天,双方士卒多次rou搏。最终以噶尔丹部弹药告罄而结束了这场会战。

    此时来到大阵最前列的,是来自各地驻防八旗的火器营。每营458人,这样的阵型交错排列,一共二十个,共计9200人。

    各营中内分三部,阵中立纛旗三面。

    每旗后设鹿角六十抬,鹿角后设盾车三十辆,火枪棉甲兵八十名,两旁各站引绳兵两名(负责保管火种,帮火枪兵点火绳)。引绳兵的两侧,有长枪兵二十名,连枷棍兵二十名。连枷棍兵左右两侧各有神功将军炮五门,每门炮由三名炮手负责。在大炮的两侧,又列有骁骑兵一百十一名,鸟枪骑兵一百名。

    另有负责举纛旗的领催三人,骁骑三名,随纛散秩官一人,领催二名,骁骑二十名。其次还有参领纛旗五面,执纛骁骑十五人。红旗二面,持旗领催二人;负责鸣金的骁骑十名,抬鼓的棉甲兵四名,击鼓骁骑二名,鸣海螺号骁骑十三名。除此之外,还有都统二人,每旗副都统一人,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