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五百八十三章 更教何处问天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三章 更教何处问天涯 (第5/7页)

三世的通信,再次印证了这一判断。

    到了三月中旬,刚刚拜谒完清西陵,并准备巡幸五台山的乾隆传谕军机大臣,授福康安为“抚远大将军”。消息一出,震动朝野。捎带手的,负责押运军需物资的和琳也在两天后得到了提拔,从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升为镶白旗满洲副都统。

    要知道满清自入关以来被授予“抚远大将军”一职的,算上福康安一共只有十位。除了个别碌碌无为的,无不是肩负开疆拓土之责。

    乾隆在上谕里虽然说是为了朝廷的威严尊重,使番众生畏,贼匪破胆。可他也是借此向军机大臣和福康安明确对廓尔喀作战的总体战略,即“痛加歼戮以灭其国,尽夺其土。”

    为了实现这一作战目标,清廷无论是从调兵人数还是物资军费上都是竭尽全力。

    在兵源的调派上,四川提督成德、总兵穆克登阿、绿营总兵张芝元已经率领由藤牌兵、金川土兵和绿营组成的三千兵马先行进藏,随后还将有五千金川土兵沿川藏线陆续抵达。而在青藏线方向,除了由台斐英阿和一百巴图鲁侍卫章京率领的一千五百索伦兵外,还有驻藏办事大臣和琳率领的两千健锐营、五百八旗火器营、青海三十九族番兵、以及少数八旗蒙古兵等。

    如此一来,两路人马的总兵力预计将超过一万八千人。

    原本朝中还有人建议从云贵征调番兵,不过乾隆在经过审慎考虑后,否决了这项劳师袭远的提议。这主要是由于川兵中的金川土兵远比云贵番兵作战勇猛,之前的“大小金川之战”就足以证明。这些土兵完全适应高寒地域作战,且攀岩能力较强;要知道川藏线上的打箭炉地区,跬步皆山,马匹难行,且沿途都是羊肠山道,惟有金川兵视若平地。

    在后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