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四百零八章 乾隆的不甘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八章 乾隆的不甘心 (第4/7页)

....至于是不是还有第三条路,那奇泰现在是打死也不敢想的。m.zwWX.ORg

    然而凡事有一弊就有一利。那奇泰自打三月份来了蒙古河大营,明面上和北海军交涉俘虏的事,私底下却让山西常家和北海商社沟通皮毛和人参的贸易。

    话说旗人这个群体,日常生活要的就是一张脸面。知道自己来自关外,生怕被汉人看不起,于是不光是谨守“四维八德”,在吃穿住行上更是讲究。

    老话说“宁可穿破,不可穿错”,用在旗人身上真是恰如其分。这一年到了几月换什么衣裳,用什么料子,都是有讲究的。

    旧时穿皮衣,按照时令气温,分为大毛、中毛、小毛。一般冬季最冷的时候穿大毛衣服,诸如狐皮、貂皮、猞猁狲等。初冬和冬杪,则要穿中毛衣服,诸如深灰鼠、灰鼠、银鼠等。晚秋和“乍暖还寒”时的早春,则要穿小毛衣服,叫作珍珠毛。

    旗人家不管男女,一年四季最少也得做四身衣裳,这样出门儿串亲戚还是拜会长辈才不失体面。

    而北海军占了宁古塔、三姓都统衙门和瑷珲城,切断了赏乌林的皮毛来源,关内的毛皮价格顿时猛涨。然而讲究是必须要有的,所以很多中等富裕的旗人家庭在穿着上的支出一下就多了一大块。

    谷駸再者就是人参,这种药材在那些富裕家庭里都是属于日常必备的。补个身体啊、生孩子时含一片补个元气啊、乃至熬汤吊命都用得上,再不济也得备点儿人参须子不是?

    偏偏上述两样东西只在吉林和黑龙江最多,盛京只出产一小部分人参。内务府里因为存量大,太医院或是御膳房一时半会儿还不缺,可大部分普通旗人家庭就不行了,更别说那些经营北地药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