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三章 过过手 (第6/7页)
衣服,顺便吃顿好的。 此时只听一旁的船头赔笑道:“好叫几位老爷知晓,此地只是清江浦,离府城还有三十里地呢。” “啊?”年轻的黄承吉看着岸边密密麻麻的船只,河岸上层层叠叠的屋舍,叹道:“不出门不知天下事,想不到淮安府居然如此繁盛,不下扬州。” 江藩呵呵一笑,对黄承吉道:“昔者顾宁人氏有云,清江浦在治西北三十里,原南北商货皆从城西仁礼等五现车般而过。自故沙河以上幵运后,凡货船悉由清江过坝,里之运河,外之黄、淮河,舳肖卢毕集,居民数万户,为水陆之孔道。且我朝自圣祖以来,于淮安设漕运总督衙门与河道总督衙门,正所谓天下九督,淮居其二。” 淮安府地处水陆要冲,自明代以来便为漕运枢纽,长江流域各省漕船所运米石都要在这里盘验,同时这里还聚集着不少南来北往的商船,使得府城的商业相当繁盛。同时由于清廷两大总督衙门都设在这里,而且还有大批盐商聚集于此,使得淮安府变成了一个“商剸(音同团)贾朘(音同捐)尽锱铢,胁勒勾摄滤穷血髓”的城市。 四人甫一登岸,一群客栈牙行的人就围了上来,开始招揽生意。江藩四人问了一会儿,便选了一家名叫“清江楼”的。四人也没带多少行李,无须脚夫,便直接上了客栈的马车。 等住店时,四人取出早就开好的路引登记,店掌柜看四人都是一身士子打扮,言谈中时不时的“之乎者也”,路引又没问题,也就没多问,按照江藩的要求开了间院子。 清代的淮安府人文荟萃,下辖七个县,每个县都有书院。每年来往的各地士子络绎不绝,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四人去了住处,又让伙计烧水沐浴,一番洗漱后,换了身衣服,正打算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