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三百八十三章 人参是个大产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三章 人参是个大产业 (第2/7页)

此一蹶不振。

    自皇商包揽采参业务后,参票带来的利益巨大。简单说就是一张参票收参十六两,十两交内务府,六两由商人自得。范家光凭这一项生意,一年获利就在三十多万两白银左右。

    清廷眼见有利可图,便想将采参业收回。于是自乾隆十年开始,说什么“皇商唯图自身获利而不能诚心放票”,正式改为官办,由内务府承办。

    说到采参的事,武振周对赵新知无不言,这原本就不是什么秘密。

    “以前朝廷......”武振周停顿了一下,见赵新三人没有反应,这才继续道:“他们在盛京、吉林、宁古塔三地设立官参局,参票由京城户部所出,交盛京将军和各官参局办理,每年内务府也会派人过来帮办。”

    赵新道:“那参票的数量上有什么规矩?”

    武振周道:“这个并无额定,只要有人领,朝廷也希望多多益善。”

    总之,满清是希望自己赚的越多越好。原本“十两交公,六两归己”也改为了“十两交公,二两公用,一两交保人”;除此之外,人参每斤还要收六两银子的税银。仅乾隆十八年一年,人参的销售和税银收入就在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以上,当年全国的关税收入不过才四百三十三万余两。

    历史上参票发放最多的年份就是乾隆二十五年,三地官参局一共发了六万多张参票,即便是按三十两一两参的价格算,一张参票的直接收益就是三百两,这还不算税金。但是从乾隆四十二年以后,东北的采参业便开始每况愈下,一蹶不振。

    一旁的民政干部听到此处有些奇怪,便忙问怎么回事。

    赵新叹息道:“不外乎‘竭泽而渔’四个字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