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三章 风雪上无涯 (第6/7页)
虽说是批准了,可乾隆内心还是很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军略比武器更加重要,再加上忠于王事的将官和兵勇,才能无往不克。 所以索伦火器营的除每个鸟枪手除燧发枪外,另配腰刀一把。至于最该配备的刺刀,那就别想了。 后世很多人都说满清把西方进贡的燧发枪藏在宫里当玩物,导致鸦片战争时武器落后,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燧发枪相比火绳枪的优势不在于射速或是装填更快,而是刺刀和火力密度。密集的线列战术,才是燧发枪部队强大火力原因。 截止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清军在各次对外战争里虽然遇到了不少用燧发枪的对手,但没一个对手会用线列战术的;相反,由于满清的冶铁技术相对好,枪管造的不错,使得清军火绳枪精度比燧发枪更好。 比如九进十连环大方阵,之前的大部分对手都达不到清军的火力密度。而且乾隆也仿制过从准噶尔战场上缴获的燧发枪,并装备到了天山旗营。 直到福康安一头撞上了北海镇,满清上下这才觉得九进十连环的火力密度看来还是不够。而福康安在闭门思过、蛰居结束后,亲自找来东正教驻京办的教士们询问,如何增加火器阵列的火力密度;而那帮教士给他出的主意就是大规模列装燧发步枪和进行阵地战。 不过福康安并不知道,对于十八世纪末的欧洲军队而言,燧发枪兵的线列式队形根本没有教士们说的那样,具有强大的进攻性、冲击力和防御能力。 直到十年后拿破仑走上欧洲舞台,将步兵和炮兵同时协作进攻,通过形成密集的火力网,才使得杀伤力达到最大化,进而引发欧洲军事变革。 除了练兵筑城,庆桂的另一手段就是派出探子,对北海镇的防御和兵力部署进行侦查。他能这样做还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