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二百零八章 赎城费和获奖感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八章 赎城费和获奖感言 (第7/8页)

吉林乌拉的阿桂求援。

    “赵大人,城里真没有这么多黄金。你要是要银子、人参、东珠,我肯定能凑齐。”

    赵新想了想,也觉得够呛。宣传和震慑的目的已经达到,他也不想在宁古塔再耽搁时间,于是道:“好吧,我退一步,黄金五千两,其余的就按你说的。”

    三天后,赵新拿到了赎金,核对无误后,北海镇便开始拔营,向着珲春的方向撤离。留在他们身后的,是天高了三尺的宁古塔。

    那奇泰不敢大意,他足足等了两天,才派兵出城。等确定赵新他们真的走了,这才派人向吉林乌拉的阿桂报信。

    十天后,宁古塔的清军小心翼翼的抵达了珲春城。想象中的屠城场面根本没有出现在这些清军眼前。此时的珲春城里,除了几条狗在街上乱叫,城内城外行人皆无,各家各户都是紧闭大门。因为之前驻防甲兵全体阵亡,几乎所有旗人家的院子里都竖着一根大红布幡(魂幡,满族风俗)。

    当地的旗人得知朝廷的兵马终于回来了,无不嚎啕大哭,各家纷纷忙碌起了丧事。

    跑回吉林乌拉的阿桂得知赵新已经退兵,终于长出一口气。不过,当他了解到赵新打出了前明的旗号后,大为震惊。这是心腹大患啊!若不剪除,大清将永无宁日!

    十月初,随着阿桂的第二封请罪折子送抵北京,清军大败的事情再也隐瞒不住。七十四岁的乾隆在得知两万多人最后只逃回了一千多人,福康安、都尔嘉被俘的消息后,勃然大怒。

    在大清的龙兴之地上打前明的旗号,简直就是在在乾隆的心窝上插了一把刀,兴兵讨伐那是必须肯定妥妥的!但是什么时候用兵那就要仔细商榷了。这一仗下来,八旗满洲已经伤筋动骨。若是征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