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四百一十四章 珲春岭下的遭遇战(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四章 珲春岭下的遭遇战(一) (第5/7页)

/span>为了抵挡北海军侦察队的那种强弩和火枪,官保命所有领催披甲都带上两套内镶铁叶铜钉的棉甲,除了弓箭还要携带两支燧发手铳,挑选乌珠穆沁马膘马匹两百二十,每人双骑。

    官保给二人的命令是,探查从通肯山到珲春岭东路的道路,顺带查明绥芬河南岸北海军的集结人和兵力部署,事后即行回报。如果遇到北海军,应尽量避免交火。

    两日后,清军侦察队自珲春大营出发,一行人顺着珲春河谷用了三天时间抵达了通肯山堡垒。这座山城相传从高句丽时代就有了,到了明代继续沿用,归属奴儿干都司辖下的通肯山卫。自明末后金崛起后,通肯山卫就逐渐荒废了。

    这一路虽然都是处于清军防线的内侧,可由于北海军的侦察队近期活动频繁,为了安全,镶黄旗佐领西稚玛岱在出发后便派出了五个二人小队前出哨探,每个小队均配有一名库尔喀齐猎人,五支小队轮换相替,以便及时发回预警。其余人手则分成两队,由西稚玛岱和扎尔占各自统领。

    通肯山堡垒是庆桂到任后修筑的,当初北海军在富尔丹城大败清军后,王远方在南线攻破蒙古卡伦,非常轻松的就穿过了通肯山南麓,迅速占领了珲春河上的码头。有鉴于此,庆桂在命人考察了通肯山城旧址后,便决定扩建此处,恢复原有的军事功能,使其成为扼守珲春河谷北段的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

    事实上庆桂在珲春构筑的军事堡垒不止这一处。包括珲春城南的水流峰山城和石头河子古城、珲春西北的亭岩山城、东北的萨其城、干沟子城、营城子城,再加上通肯山这里,一共七座山城,无不是扼守咽喉路段,地势险要。

    比如眼前的通肯山堡垒,其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