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3章 能者多劳 (第4/6页)
生,基朗肥料公司已经动工,您要不要过去看看?”赵思琪说起马来西亚的新工厂。 基朗肥料公司,只是为了说话方便而已,全名叫做基朗巴班利肥料科技公司,位于柔佛州的基朗巴班利,距离新加坡也不远。原本是一家华资企业,已经拖沓了好几年,柳正阳前年就投过标,资金一直没有到位,直到新加坡金河投资接手。至于肥料,自然是钾肥,毕竟熟门熟路,年产两万吨。 “有时间就过去看看。”如果有时间,蔡致良还是要表示一下支持,问道:“什么时候可以投产?” “这个工程在4月中开始土建,6月砌筑曼海姆炉,设备也陆续运抵马来西亚,预计10月初烘炉,在11月底投产。” 赵思琪说着工程表,道:“之前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在马来西亚直接投资不多,仅在油棕、橡胶方面有些投资,再者就是在新加坡上市的马来公司。” 这也是之前数十年的常态,别说到马来西亚投资,即便是马来西亚的华人,稍微有些起色的公司,都到新加坡上市,这也是新加坡能够迅速崛起的一大缘由。不过,未来随着政治环境的宽松,马来华人经济地位的逐步提升,将越来越加重华人的话语权。当然,这同中国在全球的快速崛起是密不可分的,否则的话,一切都将会照旧。….何况,赵思琪来新加坡不过年余时间,些许进展是可以理解的,往后再视情况而定。 在宣布散会之后,蔡致良对陈强道:“陈叔,你跟我来一下。” “好。”陈强此来新加坡,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明秀日报的销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