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疆臣。_第十三章 阮元中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阮元中举 (第11/17页)

,故而朱珪也直呼其名。而于敏中之后,汉人官员里德才兼备之人,日渐凋零,连续几任大学士蔡新、程景伊和英廉等人,都未能进入军机处。而军机处的梁国治,直到上年才补任大学士,此时老迈多病,难有作为。至于后面的刘墉、纪昀等人,更多也只是参与礼部、工部事务,同样与军机处无缘。王杰正在持服,也暂未归来。

    戴心亨见孙梅沉默不语,也补充道:“前日接到邸报,伍中堂已过世了。接任的文华殿大学士,便是和珅。”

    孙梅当时是芜湖同知,但也知道朝廷之中,和珅的势力这一两年在迅速膨胀。眼下和珅正式升任大学士,在朝臣之中,便已仅次于阿桂。若是再放任他这般肆无忌惮下去,未来朝中局面,恐一发不可收拾。朱珪立身甚正,一向不与和珅交结,眼见朝局日渐不利,凭借乡试的机会,着重选拔新人,也是一个与和珅对抗的办法。

    尽管新人培养,尚需时日,但也总比因循守旧,坐视和珅壮大要好。孙梅已然会意,便道:“既然如此,下官便听石君兄一次吧。只是这般取士,那些寒门士子,不免可惜了些。”

    “松友啊,其实我并无门户之见,汉学宋学,对我而言,也没什么不同。那些因程朱之意成文的,我也自会给他们中式的机会。”朱珪觉得孙梅还不放心,便又安慰了他一句。

    “其实石君兄,这次取士,对石君兄也是有利无弊吧?”戴心亨笑道。考生如果在乡试得以中式,便会和主考官结为师生,若是朱珪这一次真能选中一些德才兼备的士子,日后在读书人里面,他的地位自然会得到极大提升。

    “习之此言差矣,这乡举,乃是为国取士。若是都像你这般瞻前顾后,岂不误了天下大事,也误了那些人才?”朱珪道。说着,三人又继续评判起手中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